
齐马蓝是网飞动画《爱,死亡和机器人》中的第十四集,取材于阿拉斯泰尔·雷诺兹创作的同名科幻小说,讲述了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年代,一位名为齐马的艺术家穿梭于宇宙间,并以自己观测到的宇宙奇观为灵感创作了一系列惊人之作。在这一过程中,齐马逐渐发现自己痴迷于一种蓝色,便在日后的每幅画作里都加入了一个蓝色色块。这也成为他独特的个人标识,为他赢得了极大赞誉。



在销声匿迹很久以后,齐马突然宣布自己要展出此生最后一幅作品。而故事的结局却是,在众人瞩目下,齐马在一个巨型泳池里拆解了自己的身体,回到他的原始状态—一个清理泳池的机器人。短篇结尾,齐马回到了记忆初始,他说:
My search for truth is finished at last, 我对真理的探寻已然落幕, I’m going home. 我要回家了。

作品的概念
我个人一直很喜欢“循环”这个概念。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从简单到复杂再返回简单的过程。无论是人生追求还是艺术创作,它们的变化轨迹也大都如此。很多艺术家晚年的作品都十分简洁,甚至只使用一些简单线条,如马蒂斯的剪纸、毕加索的牛和熊谷守一的猫等等。影片中的齐马也一样,他先是极力向外部世界探索,想要弄清宇宙的奥秘,但最终发现所谓人生至理/宇宙奥秘早已展现在自己眼前。于齐马而言,这个奥秘就是回到一切开始的时候,那时,他的世界就是一块蓝色瓷砖。在这一刻,他的“循环”走到终点,也走回原点。
也许生命的意义即在于体验,即便回到原点面临的是死亡和消陨,在这“循环”的过程中,齐马已经体验并思考足够多了。就像青年时期的我们,想要不断扩大自己的世界,向外界探索,疯狂汲取知识并解锁人生的各种可能性。而在漫游一圈后,一切回归平静,终究会退回到幼儿一般纯粹的生命状态里。
除了“循环”的概念,影片还讨论了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,比如人机之间的界限愈加模糊。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唐娜· 哈洛威发表于1985年的《賽柏格宣言》。很早以前她就预感到,在未来“人”与“动物”、“人”与“机器人”的界限将变得不再严格。此外,《齐马蓝》还提出了科技介入影响人类自由选择的问题,就像现在淘宝的猜你喜欢,我们喜欢的东西可以由大数据代为选择。而渐渐地,有些人信任数据超过信任自己的个人意志。
作品的艺术价值
我很佩服创作者对文字的使用,不是用复杂的词汇堆砌出高深,而是精准简洁,单纯听动画配音的脚本就是一种享受。其次,《齐马蓝》的画风很简单,没有高度仿真的2D绘画或者精美特效,但是它那种大片留白的绘画风格独具一格,满目的蓝更是让喜欢蓝色的观者们心生愉悦。整集动画给人一种很平静的感受,像是做了一次冥想,在影片结束后还想让这种情绪再停留一会。